現在大家環保異是越來越強烈,
許多機關團體也發起了淨灘活動守護我們的海洋,
只是,這麼賦予社會及教育有意義的活動,環保小尖兵如我居然到今天才第一次參加
今天一早就跟著林組長一同參加福智講座,
聽海湧工作室的陳人平老師介紹淨灘的目的,和淨灘背後容易被人忽略的現實狀況。
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我們的海洋囤積了很多我們製造的垃圾。
海龜、魚類、海鳥等生物因為無法辨別自己眼前飄浮的是垃圾還是食物而誤食,
最後造成雖然他們覺得很餓但因為肚子塞滿了垃圾而無法繼續進食。
但如果更深層去探討這狀況,應該很多人都會這疑問,
海邊的這些垃圾從哪裡來?
為什麼我都有垃圾分類而且把垃圾丟進垃圾桶了還會有這麼多垃圾?
老師列了些數據讓我們參考。
台灣海邊最常看到的垃圾前三名分別是寶特瓶、瓶蓋、吸管,
而前十名也幾乎都是和食物相關的垃圾,餐盒、竹筷,等等。
這跟台灣大家追求快速方便的飲食文化非常有關聯。
雖然台灣人有著世界第一回收寶特瓶率高達95%,但因為整體用量大,所以漏網的5%也是非常可觀的數量。
除此之外,台灣許多合法的垃圾掩埋場就位在濱海,
經過風化、崩塌,垃圾就這樣掉進了海裡。
這樣豈不是連平常都有乖乖把垃圾丟進垃圾桶的我們其實都是環境殺手嗎?
而且其實回收再利用也是需要再額外付出能源消耗的成本。
因此淨灘、資源回收都是很好的環保概念,但我們還需要記得"垃圾減量"才是最治本的方法。
不管物質材質,只要減少一次性產品的使用就是很好的垃圾減量方法。
例如,我今天拿到了早餐店老闆給我的塑膠袋,我就接下來的100天都用同個塑膠袋裝早餐,我也同時避免了額外99個塑膠袋的產生。
或是我自備餐具、水杯,我也可以避免東西使用一次就丟棄的狀況。
好囉,聽完講座和如何分類海邊的垃圾後,我們就實地去新豐的鳳坑漁港淨灘!
鳳坑漁港已經淤積不再停泊船隻了,
但搭配著風力發電和藍天海洋,遠看還是很漂亮。
只是近距離一看,垃圾真的很~多~
而且除了老師提到的前幾名垃圾,撿到染頭髮容器也十分讓人困或到底為什麼海邊會有這玩意兒。
今天也撿了無止盡的保麗龍和塑膠碎片,
而他們也真的就如以前上課所學到的一樣,隨著時間變脆,一不小心就以千千萬萬個小碎屑呈現在我眼前。
唸書讀到還沒感覺,真的在我手裡碎成小片隨風而去時真的把我嚇壞了。
今天大家淨灘成果有六百多公斤,大概每人都貢獻了10多公斤。
不過撿了多少垃圾並不是淨灘團體間的競賽,而是讓淨灘的人體認環境的重要,
並經由驚人的垃圾量減少自己使用一次性物品的次數。
PS. 之前我同事覺得政府禁用一次性的塑膠吸管讓他很傻眼,
實在很想把他抓來淨灘,讓他看看眼前的垃圾體會到底什麼才叫傻眼。
- Sep 28 Sat 2019 21:30
一起淨灘減塑讓海龜再次吃到貨真價實的水母吧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