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所申請到的 Uni Stuttgart的國際學程 INFOTECH,
INFOTECH分成四個領域:
- Communication Engineering and Media Technology
- Embedded Systems
- Micro- and Optoelectronics
- Computer Hardware/ Software Engineering
我延續大學的專業繼續主修電信。
因為是國際學程,所有的課程都是英語授課,同學也來自世界各地。
學程規定寫論文前須把課程修完,若是沒有工作經驗的話也需要在論文前實習。
以我中規中矩的例子先修了三個學期的課,一個學期到企業實習,再一個學期寫論文,總共耗時兩年半。
另外 INFOTECH學程第一學期開始前需要和教授討論修課內容,
例如我過去都是電機背景,教授就會希望我也修一些資工的課,以及智慧財產之類的非專業領域課程。
其實我蠻不喜歡已經到比較鑽研特定領域的碩士了還要被迫修些非相關專業性的課程,
同學們對這規定也不怎麼領情,大家都會私下找尋避開的方法,只是我還是認命的修完系上"期許"學生達成的斜槓。
比較台灣德國的碩士研究生態,很大的不同在台灣一入學會找指導教授,
除了修課外還需要和指導教授開會討論研究進度,或是跟著實驗室的所有人一起 meeting聽學長姐的研究報告。
但在德國碩士研究生不是必要找指導教授的,有些人會在企業做畢業論文,或是找學校的 project,
只是這種 project通常都是由博士生開出,比較像是協助博士完成一部份的研究。
剛提到雖然說同學來自世界各地,
但是由於產業的關係,其實同學最主要還是來自印度和中國,再一些零零星星的歐洲國家同學、土耳其同學、伊朗同學、東南亞同學、等等。
回想起第一次和一群印度同學上課分組考試也是挺有趣的經驗,
一來我真的不是非常聽得懂印度同學他們所謂自己講的"英國腔"英文,
二來他們總是很熱情的一直找我一起算數學或是喝很甜的奶茶,
但整體而言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平常很普通的同學在考試當天突然間變得很虔誠,
穿了傳統服裝、手上帶滿戒指、額頭點紅點來應考,
誠然是電影三個傻瓜活生生在我面前上演
生活方面,
斯圖加特之於慕尼黑就像新竹之於台北,
所有我在交換學生覺得自己愛上德國的理由,到了斯圖加特好像都煙消雲散了。
每天面對跟我背景一樣的工程傾向同學,開個 party也都是在討論課業上的問題 ‧‧‧
(後來我發現也許自己還是比較喜歡在一個大城市遇到各式各樣和我不一樣的人)
還有個大家應該多多少少都有聽說的德國生活步調 非 常 慢~
不管是學校、政府機關、私人企業,從開始一件事情的開始執行到結束總是比台灣慢上很多拍,
說是慢工出細活嘛~我好像也不是那麼的同意。
像是
- 我從畢業口試完跑流程到真正拿到畢業證書總共花了四個月 (不就是個畢業證書是會需要校稿這麼久才能確認嗎?)
- 銀行開戶除了親自辦理各種文件,一個禮拜後銀行會寄出提款卡,再一個禮拜後銀行才再寄出密碼,
如果密碼信又好巧不巧的被郵差送丟了,只能再跑一次銀行跟他說沒收到密碼信,請銀行再寄信一次。
- 我的眼睛腫起來了,打電話去眼科掛號,醫院說要六個禮拜後才能輪到我 (等到六個禮拜後我是不是也瞎了!?)
- 履歷寄出半年後我收到回覆問我有沒有興趣過去實習,可是我已經在別的公司實習完了耶 ‧‧‧
人到了新的地方生活大致上會經過三個階段:
剛到達的時候屬於第一階段:覺得每件事情都很新鮮有趣。
過一陣子就會進到第二階段:開始受不了文化相異的地方。
最後,有一部分的人可以再繼續往下到第3階段:在這邊生活就是這樣,就算有很多不喜歡的事情但我也習慣了,我還是想要繼續留在這。
交換學生時期大概就把我對德國的喜愛推到了第一階段的高峰,
然後實際在德國久居念書又把我推到了第二階段,已至於這篇就充滿著濃濃的憤世味。
雖然表面上如此,但我內心還是蠻喜歡德國這國家的,
不僅是唸書知識上的取得,我也在那邊更認識自己並且成長很多,
甚至是之後回到台灣的很多人生決定若是沒有在德國的經歷我大概不會做出一樣的選擇。
最後,林組長下一篇你就可以出場了,要有耐心等等喔!
To be continued...
- Jun 02 Sun 2019 17:17
I am here to experience so called life 2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